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人们逐渐认识了人类盲目的、无远见的生产和社会活动最终将危及人类自身。因此,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全人类都关心的热点。
正因为如此,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了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许多环境方面的学者、专家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会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编印的会议论文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和欢迎。青岛出版社将部分精选论文集结成《绿色战略——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出版,并收入“绿色文丛”以供更多的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学者参考。
下文是从书中摘录的一篇,作者毛文永、陈定茂,题目为编者所加。
告急之一:水危机时代开始,水环境质量恶化
中国21世纪将面临全面的资源短缺困难,首先到来并且对持续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水资源缺乏。目前,中国人均水资源约2400立方米左右。到21世纪中叶,人口增至17—18亿,全国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只有1600立方米左右。
同时,与水量减少相联系的水质恶化亦日益加剧,北方地区尤甚。现在,许多中小河流已经断流或变成了排污沟;大江大河的城市河段污染加剧,不久的将来随着引水、调水和沿河人口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不断形成,径流减少、排污增加,也会变成排污沟。水污染的发展,将进一步减少可资利用的水资源流量,加速水资源危机的到来。
告急之二:耕地危机到来,生态环境压力日增
中国人均耕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32%。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的意味颇为悲壮。
单纯从人口和耕地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不能反映中国耕地危机的实质。事实上,中国耕地的危机,一是反映在几乎已没有后备资源补充,下世纪的耕地净减少将远高于过去几十年;二是中国耕地较多的北方受缺水制约,生产潜力难以发挥,南方气候条件虽好但耕地面积很少,其增加粮食的有效性较低;三是人均耕地的绝对量太少,几乎已达到一种危机的极限,无力承受进一步增加的压力;四是既有耕地已被高强度利用,正处于迅速退化之中,从而孕育着内在的深刻危机。
告急之三:城市危机出现,城市环境状况难以根本改观
不断增加的农村人口与不断减少的耕地和农业发展空间,将使农村的剩余劳力日益增加,人口由农村流向城镇将加速进行。中国城市化将以他国从未有过的速度进行。
中国的城市化不是由经济发展推动的,而是由于农业资源缺乏,人口过多特别是剩余劳动力过多推动的,不能看作是繁荣的产物,而是贫穷的结果。因此,城市化的迅速进程与经济基础薄弱造成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由此导致的城市拥挤、污染和城市环境欠佳的状况,不大可能有根本改观。
告急之四:酸雨加剧,污染威胁长期存在
以煤为主的能源是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一大根源,特别是酸沉降及其生态影响会日益加剧。酸沉降造成的危害是累积性的,其造成的生态危机却是突发性的。与欧美相比,中国是在以煤为主(欧美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经济尚不发达(欧美发达)的情况下就出现酸雨危害的,因而预计中国的酸雨危害比欧美来势凶、污染重、危害亦更大。
对策之一:走依靠科技进步与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
中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在21世纪将面临全面的紧缺或危机,唯一的资源优势是蕴藏在十几亿人口中的智力资源。充分利用巨大的人力资源,走依靠科技进步与发展知识经济的道路,是中国摆脱人口-资源-环境恶性循环链束缚的惟一选择。
依靠科技进步深化对环境的认识、提高管理环境的能力、提高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水平,是环保战略中的直接目标,促进科技进步以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中危害环境的不利因素,也是环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策之二:促进建立新型的产业
中国工业化唯一的有利条件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当代世界产业发展走向,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最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创建科技型产业;根据中国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环境空间特点,中国的工业经济必须是资源节约型的和清洁生产型的。
未来的环境保护战略重点之一就是通过环境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管理,推进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和清洁生产型的产业经济。
对策之三: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与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会经济体系
以刺激消费、扩大市场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是以世界上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少数人侵吞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为基础的。中国国情和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建立一个高生产和高消费的社会经济体系。从保证持续发展来看,中国必须建造一个适度消费和节约型的社会消费体系和与之相应的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体系,以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为未来的基本发展目标。
对策之四:确立环境保护重点领域
中国目前的环保重点是控制城市和工业污染。
在中国北方,以重建森林草原秆植被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增加水资源调蓄能力,以发展节水型农业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大节约用水量、以先进的环保手段减少水污染以及利用先进技术如人工降雨等增加水资源量,是缓解水危机的可供选择的战略措施。
在中国南方,缓解耕地危机可供选择的方法可能有:开展大规模的森林建设,发展大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和法制约束保护生存与发展必需的耕地资源,防治酸雨和其他污染危害。
对策之五: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集团之间经济政治竞争的结果。每个竞争个体都进行各自的最优化设计,谋求最大的经济政治利益,结果导致整体的失衡和最坏的结果。为扭转这种局面,创造一种整体上的最优,必须变分立决策为综合决策,变条块管理为协调管理。这种新的决策和管理体制只有靠国家来组织、推动和实施。
建立资源环境的综合决策、协调管理体制,必然意味着削弱条块的权力,涉及到整个国家管理体制的变革,因而它是下世纪一项艰巨的国家战略任务。但是,从保证国家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这又是必须完成的变革。